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大全 > 求一篇3000字的读后感。有关历史人物

求一篇3000字的读后感。有关历史人物

被浏览: 0次 2023年07月25日 20:47
热门回答(3个)
游客1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中唯四年的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本预言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眩目的光华,只是这个终点注定成为楚人的遗憾。霸王别姬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四面楚歌,重重之围,项羽在诸侯的眼皮下率众突围,也只有项羽才有这份胆气。二十八骑的东城决战,尽显英雄霸气,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负,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没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所有的霸气,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阳也必将是血染的。

  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骏马。战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乌江岸边,他的血流进乌江,让这江水有了灵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涛,冲去了夕阳下的最后的残戈……

  舍生取义是项羽离开乱世的方式,自负毁了一切是项羽留下的警示。

  乌江流水,历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笔,也留下项羽的遗憾,项羽让我有了许多的感受,不知是感动多于惋惜亦或是惋惜多于感动,总认为他不该如此消亡,他不该龙袍加身,九州方圆自在民心。他的身旁有热血的江东子弟,有虞姬,有乌骓,他本可骑马追风。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困唤是故事,无法有善变的结局。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汪培凯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我的后记
  怎么讲呢,读完心里挺难受的,想想啊,项羽这30年,辉煌、精彩、誓言、失落......舍不得啊......心里好难受,任何一个喜欢项羽的人......打字用的输入法还是少羽......想哭啊......身边没有读史的人,亦没有崇拜项羽的人,我心里想的,谁知道?对谁说?我什么时候能遇到懂项羽的人......
  已经不单单是喜欢项少羽了,更喜欢项羽,是崇拜吧?
  我永远永远也不要————日落乌江......
  2. 《史记》许许多多人中,最偏爱项羽。
  那顶天立地的奇男子,盖世风流的伟丈夫!
  项羽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他不靠显赫的家世,不凭异兆祥端,只凭自己的雄才伟略,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项羽,从不掩饰自己,他有着赤裸裸的征服欲和表现欲,他敢于在秦王朝最强大时宣称:"彼将取而代也"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风流!
  为达目的,他不顾惜手段:
  他剑杀殷通,夺了军权
  他矫杀宋义,夺了领导权
  他刺杀怀王,夺了君权
  甚至,他一举坑杀20万降卒,巩固了政权
  何其残酷!何其暴虐!
  但我不能不原谅他!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总是残酷的,战场上没有道理,不同的军服就是杀人的理由,能生存就是战场上最残忍但是最有用的道理!

  项羽是一血性男儿,他有勇而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成年人的圆滑。他平生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市井无赖,实乃悲剧!
  鸿门宴,他败给了刘邦,他太"仁",太轻信!
  封汉王,他再败给了刘邦,他太低估了刘邦
  至于四面楚歌时,他已经一败涂地了!

  别虞姬,自刎乌江,项羽完成了他一生的最后塑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惊天地!泣鬼神!
  项羽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他有真性情,他是个真男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刘邦老奸巨猾,善于拉拢人心;项羽年轻气盛,武功卓绝,但是政治幼稚!
  其实胜败的根本原因 是战略眼光以及定位问题!刘邦所追求的是帝业,项羽追求的是霸业!当项羽破釜沉舟坑杀秦军主力后俨然成为诸侯的首领,所做的无非是登高一呼便可黄袍加身,而他偏偏要做他的“霸王”,沐猴而冠,目光短浅可见一斑,他的失误还在于对于刘邦--这个潜在对手的过分放纵,鸿门宴没有痛下杀手、分封诸侯王时把汉中、巴蜀天下粮仓分给刘邦,自掘坟墓!!!刘邦则不然,武力上自知无法出项羽之右,所以拉拢人心,处心积虑、蓄势 务求一击必杀!最终经过4年的艰苦作战,把项羽的羽翼一步步剪除,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游客2

宋太祖赵匡胤坐上皇帝后,不断地

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

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家局势不

稳定,使他终日闷闷不乐,成了他的心病。
有一次赵匡胤向他的宰相赵普说出他的心事

。赵普说:“国家混乱,政权不稳定,原因

在于藩镇权利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

,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接着赵普指出禁军

将领石守信等,所掌握的兵权太大,又没有

统帅才能。赵匡胤听了,心中有了主义。过

了几天,宋太祖趁晚朝的时候,请石守信等

几个兵权在握的老将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

时候,宋搭桐太祖开口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

助,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总觉得

远不如作节度使时快乐,从来就没睡过安稳

觉!”石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

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宋太枝中祖

说:“人谁不想富贵?一旦有人以黄袍加汝

之身,虽欲不为,又怎么能脱身呢!”石守

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连这个都

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

指条路。”宋太祖说:“人生在世,好像骏

马掠过缝隙一样快,不如多积聚些金银,多

购置些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儿

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乐

乎!”石守信等虽然内心极为不满意,表面

上却感激地说:“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真是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石守信等都托言有病,乞求知搭坦解除兵

权,宋太祖一一恩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

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一是宋太祖谈话的环境好。他要谈国家这

样重大的问题,他要除掉自己心头的烦恼,

没有采取开会研究的方式,也没有采取行政

命令、发通知的方式,而是在一块吃饭喝酒

。宋太祖找到了那一杯酒,他就把事情办成

了,把自己的烦恼解除了。看来人一喝酒,

好处还真不少,其码说话有亲切感了,就是

说错话也有退路了,办事效率也就提高了。

这就让我想起,去年到四川旅游时,一个四

川做生意的朋友说,他们谈生意都是在喝茶

的时候,在麻将场上谈成的。怪不得四川人

看起来很悠闲,还幸福指数高呢,但人家工

作也没耽误啊!

二是宋太祖谈话的方式好。宋太祖虽不想

如刘邦那样耍尽伎俩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但也决不放心石守信等人再执掌兵权,也

就是说宋太祖当时是要收权的。但宋太祖却

没有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而是站在石守信

等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想

工作”,好像让人看到不是自己要收权,而

是为了石守信等人好,为了解决他们困难才

采取办法。宋太祖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

让石守信等人感到皇帝在替他着想,为他们

办事。在皇帝有理有节、恩威并济的说服下

,石守信等便心情愉快的把权交出去。

三是宋太祖考虑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当

时宋朝并未达到全国统一,赵宋王朝尚处在

强敌环伺之中,他考虑“内乱”的因素多,

考虑“外敌”入侵的因素少。宋太祖“重文

轻武”的结果是,北方的辽和西北的夏,后

来的蒙古,不但逐渐使之成为诸国中的“一

国”,而且时时越境而至,宋王朝不是割地

就是求和,巨额的岁币捐银更成为老百姓挥

之不去的沉重负担,弄得民不聊生,国事日

艰,以致微、钦二帝最后到客死他乡!总之

,杯酒释兵权埋下了大宋后期积贫积弱的祸

根。赵匡胤若泉下有知,是否还会劳费心力

地搞什么“杯酒释兵权”?!

游客3

致建文
让他再看一眼吧,这大概也是最后一眼了。
再看看那金色的琉璃,红色的宫墙,你怨恨他们吗?是他们组织了亲情的漫溯!在瑟瑟的秋风中,火肆意地舞动着,吞噬着那华美的宫殿,惨叫声,还有刺鼻的人体所散发出的焦味,让他不忍挪步了。
昨夜,他的皇后还对他说:“陛下,若真到了那时侯,臣妾知道该怎么做,臣妾不会给您丢脸的!”他竟在皇后怀里哭得像个孩子。只是,没想到,这一刻来得那么快。
他似乎闻到了皇后的气味,那浓烈的焦味,早在前一刻,皇后已穿上他的龙袍,纵身跃入火海了,为的是让所有人相信,皇帝已经死了。他似乎还闻到了那些日夜悉心伺候他的宫女太监的气味,本就是一群可怜人……想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不能自已。
“皇上,该起程了,燕贼快打进来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哪里还是什么皇帝啊,而他,我的忠臣口中的燕贼,已是九五之尊了。一阵遐想,以来的又是一阵惆怅。
望着身上的袈裟,手中的度牒,你是不是在怨呢?我的皇爷爷啊,你既然算准了四叔会来夺我的皇位,甚至连我的去路都想好了,袈裟、度牒都早些备下了,那为什么还要将这沉重的担子放在我的肩头呢?难道只是为了你的太子、我的父亲临终前那深情牵挂于我的眼神?当父亲耗尽最后一口气力将我的手放入你宽大厚实的手心时,我还不明白,这个担子,
我稚嫩的肩膀真的承受不起。是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高大的宫墙容你不下,或许,你的皇爷爷做的对,曲径通幽的古刹才是你的归处。你那善良的真性情恐怕只有在佛的面前才能得以完全的释放,只有青灯残卷才能给你带来宁静。
然而,你知道吗?你的四叔,成祖,他是怎样对待你的忠臣的?铁铉因为不肯向他下跪,竟被放到油锅里炸,但他并未给你丢脸,纵然被炸成焦炭,仍不肯屈服!方孝孺滚旅因不愿为其拟写诏书,也遭惨害,还被诛灭了十族。齐泰、黄子澄被凌迟,所有不肯投降的大臣都处以各种极刑,还有所有宫女、太监都无一幸免。
你知道吗?你的幼子,文圭,在燕军进城那天被捕衫漏,那时他才两岁啊,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被幽禁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直至明英宗登基才得以释放,出来后,已是垂垂一老翁,却仍是什么都不懂,连话都不会说,两个多月后,就死了。
或许,我真的太残忍了,这些我都不该告诉你,你那已满布疮痍的心,我真的不忍再伤害,可我要让你知道,你再三不忍伤害的四叔究竟对你做了些什么?
你知道吗?当我告诉同学,我最喜爱的皇帝是你时,换来的只是一阵不理解的嗤笑。是啊!因为历史教科书中对你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懦弱无能。我不知道,我还能为你申辩什么,但我明白,你不是!
他们也许不知道,可我却明白:你的父亲懿文太子驾薨时,你是怎样的哀痛!在父亲的灵堂边,便是你的草屋,夏日,草屋里蚊虫肆行,冬季,草屋里寒风肃肃,可你从不离开,因为你要陪父亲最后一程,这灵一守就是三年,直到你哭得眼睛都睁不开,嗓子也发不出声,直到你跪得连脊椎都弯了,才发现,孝让你苍老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他们也许不知道,可我却明白:你并不无能。你开辟了“建文新或备烂政”,改变了明太祖刚猛治国的作风,使大臣们觉得迎来了严冬后的暖春,这也正是那些忠臣们宁死也不屈服于成祖的原因吧。
他们也许不知道,可我却明白:你并不懦弱。靖难之役中,你也曾生擒燕王,可他竟然装疯,看到他大夏天穿着棉袄围着火炉的疯态,和被染料染黄的“憔悴”的肤色,于是你又动了恻隐之心,你是不是想到了那幅曾救你父亲于太祖刀下的《负子图》?画中,马皇后策马扬鞭,背负着几个孩子,躲避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当然,其中有一个是你的父亲,也有你的四叔,你不忍了,马皇后那样九死一生挽回的性命,难道要死在自家人的屠刀之下?又怕是想到了你的父亲了吧,你放了他,那便也是最后一次见他了。可你却不明白,野心早已将他的血稀释得比水还要淡了。
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太善良了!
而你致命的弱点也是:你太善良了!
在佛祖面前,你可以尽情地挥洒善良了!
抑或你并未出家,而是与皇后携手共赴火海,黑夜中舞动的火焰,是否也曾令成祖为之动容、愧疚呢?
你留给后人的是一团谜。
我不想追问你到底身在何处,生前,太多的事打扰了你喜爱的宁静的生活,死后,我真不希望任何人再去打扰你安息的亡灵!
如果有来生,别再生在帝王家,做一个平凡的人,你一定可以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